早上九時正在西貢巴士站集合, 想不到除了亞冼外還有區兄到來, Charles方面又是只有他們夫妻二人組, 合共五人準時起步往小巴站乘搭小巴往海下。到達海下時, 見到有點冷清清的沒有甚麼遊人, 可能是今天天陰和有點微雨的關係, 令到很多只想行家樂徑的遊人也卻步了。我們在海下村先拍攝起步大合照留念, 然後就穿越海下村向灣仔進發, 踏上水泥小徑前行, 完全是輕鬆享受的路段, 間中回望寧靜的海下灣, 見到景色幽美, 也忍不住要停下來拍攝一張照片留念。
經過那座超資並延期才能建成的甚麼海洋生態中心, 又是見到重門深鎖的, 有關當局花費了大量資源建立這座甚麼中心, 卻又不讓一般遊人參觀, 那就真的不知道建來有何用途了。
因為今天是天陰有雨, 我們幾乎連汗也沒有出過一滴便到達攔路坳, 首先前往西營地的大草坪參觀, 只見大草坪上只有三幾個人在露營, 我們拍照完畢後, 取道捷徑前往營地的洗手間, 這裡的洗手間特別安裝了擋牛閘防止野牛闖入, 亞冼是一位非常盡責的隊員, 當大家使用完洗手間後, 他特別要檢查各處擋牛閘已經妥善關上, 然後再離去。
沿著有如馬路一般寬闊的自然教育徑向山上走, 當然是沒有難度, 亞冼今天沒有快馬腳色陪伴, 自己一人又不敢拋離大隊, 於是只好乖乖的跟著大隊慢慢前進, 但不多久之後他就忍不住要提速快放, 超越在我前面快少許的前行, 到達往棺材角的分岔路口時, 我知道他是不識路的, 所以見到他越過了路口小許便叫他退回來, 轉入往棺材角的小路後, 亞冼就乖乖的跟著我走, 不敢再放頭了, 因為這段山路是在樹林中穿梭, 而且間中又有分岔路, 如果自己亂走而迷途就麻煩了。
Charles所說的軍事遺址就在這段路最高的一處小山崗頂, 十年前路過時就必定見到, 但前幾年我再路過時, 見到遺址已被野草樹叢掩沒了, 如非知道有這處遺址, 就算路過的時候也不會為意的。到達小山崗頂前, 已經見到這處高地是監測附近一帶海面的好地方, 塔門和高流灣就在對面, 如果有任何船隻要從大鵬灣那邊進入香港水域, 就必定要經過塔門與高流灣之間的海口, 所以在這處山頭設立監測站, 那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有我帶路當然很快就找到軍事遺址了, 這是一處比戰壕闊一些的坑, 呈長方型的, 兩邊坑壁用石塊砌成護土牆, 非常堅固的, 但卻是露天的一座坑, 除了是用作機槍陣地作防守之外, 相信是沒有其他用途了。由於坑內長滿野草, 很難看到坑內的情況, 於是我們繞過樹叢到另一邊看看, 只見坑的一邊還有水泥小徑在坑邊, 走到坑的轉角位置, 可以見到整座坑是水泥加石塊建成的, 應該是英軍遺留下來的軍事設施, 相信是用作監測附近海岸船隻進出香港水域情況的。
看完戰壕式的石坑後, 我記得前面還有一座石牆的, 於是再往前面找尋, 原來石牆已經完全被樹叢藤蔓所掩沒, 幸好我還記得位置在那裏, 所以很快就找到被掩沒了的石牆的位置, Charles表示野草樹叢太密了, 無法看到石牆真貌, 我就取出無敵剪試試可否打通一條通道進入密林, 經過一輪奮戰努力後, 終於可以打通一小段通路穿過密林, 見到整幅完整的石牆出現眼前, 那份喜悅就有如探險家找到被森林掩沒的古城遺址一樣。
我見到石牆前面雖然是長滿樹叢變成了樹林, 但在幾十年前這些樹木草叢未生長之時, 石牆前面應該一處平地, 石牆的作用就有如城堡一樣了, 於是我就往回走試圖覓路上石牆頂看看, 由於已經知道石牆的位置, 要覓路上頂就很容易了, 用無敵剪開路, 很快便到達石牆頂的位置, 原來石牆頂就在剛才的石坑後面再上一點, 而且地政處更立有標高柱, 不過剛才被樹叢所阻故此沒有看到。我用對講機通知各位隊友到來山崗頂的石牆頂上參觀, 石牆頂上整段通道已被樹叢所阻而不能通行, 我用無敵剪打通整段石牆頂的通道後, 站在石牆上最左邊的位置觀看, 吐露港, 海下灣盡入眼簾, 再看前面棺材角的方向, 赤門海峽, 赤洲, 黃竹角咀亦一覽無遺, 後面的塔門和高流灣亦盡在監視範圍當中, 怪不得當年英軍會選擇在這處位置建立據點作為監測站了。
探索完軍事遺址後, 再沿另一條山路返回教育徑的馬路, 我們下一處目的地是驢仔石, 故此要先返回攔路坳, Charles不想走回頭路, 於是建議沿教育徑馬路經南風灣碼頭那邊回去, 我認為要繞大圈和沒有風景的, 走那邊是不化算, 如果不想走回頭路也很簡單, 因為有另外一條山路可以接回下路返回攔路坳, 於是我便帶領他們走這段很少人走的秘道返回欄路坳。回到攔路坳時, 大家就在路旁小休飲杯熱茶, 然後才開始今天的主要行山路程上驢仔石。
由攔路坳上驢仔石其實是很容易的路段, 上山的路口就在攔路坳, 我們沿路上登, 除了因天雨路滑要小心上登之外, 其餘都沒有問題, 可惜今天天陰和下著一點雨粉, 影響了看風景的清晰度和漂亮指數, 否則上登這段山路時就可以享受青山綠水的美景。
一路上登到山頂都沒有難度, 驢仔石高161米, 山頂只有幾堆石頭, 沒有標高柱的, 是欣賞海下灣全景的最佳位置。大家到達山頂後都想小休片刻欣賞風景, 順便吃點東西, 原來已經是十二時, 真是快樂不知時間過得特別快了。
小休後拍攝驢仔石山頂大合照留念, 便起步下山向另一處山頭涌沙頂進發, 我從前走過大灘郊遊徑幾次, 我記得上涌沙頂的路就在郊遊徑坳頂地圖牌的位置前面的, 於是就向著郊遊徑那邊下山, 最後穿越竹林到達郊遊徑, 再沿郊遊徑往上走到達坳頂的地圖牌位置, 這裡又是一處三岔路口, Charles表示應該走右邊的路才對。往右走的路我沒有走過, 既然 Charles說右邊也可以上涌沙頂, 那就試試無妨。沿著右邊的山路走, 轉了一個彎後便進入一處山谷, 山路是非常好走的, 而且綁有引路絲帶, 証明經常有旅行隊走這段路, 路上還見到有一枝標誌柱, 但就不知作何用途的。
到達一處山溪時, 大家先停下來清洗行山鞋上的泥濘, 因為剛才在驢仔石下山時, 鞋底上都沾滿了黃泥了, 現在正好先清理泥濘再上路。這段山路路胚是很清晰的, 而且也很闊落, 相信是昔日鄉民往來鄉村之間的通道。我們沿著山路走了半小時, 忽然間路的走向是轉一個大彎然後就是下山的路, 我知道是走錯路了, 因為要上涌沙頂是應該上山才對, 但這條路是一條古道, 在下山的路段又見到另一枝標誌柱, 所以我就決定不回頭尋找上涌沙頂的路口, 一於將錯就錯看看這條路是通往那褢的。
想不到走錯路也有意外收穫, 山路走到尾竟然是一處有如世外桃源的民居, 雖然只有兩間屋, 但保養良好, 還有人居住的, 屋前綠草如茵, 還有一處池塘種植了荷花, 另一邊就是一條小溪在屋前流過, 令人想到陶淵明詩中所說的「結盧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境界。當大家欣賞完這處世外桃源後, Charles拿出地圖來看看我們身處甚麼位置, 原來我們剛才在溪澗洗鞋時錯過了上山的路口, 現在身處的位置是白沙澳下洋, 即是前面就是海下路的馬路, 如果要上涌沙頂, 就要沿馬路前行, 在老虎騎石山火瞭望台對面的路口再上山便可以了。於是大家就先在這處世外桃源拍攝大合照留念, 然後就出海下路再上涌沙頂。
由白沙澳下洋往海下路就只是兩分鐘的路程, 但往上走上老虎騎石一段路就是上斜的, 也很吃力的, 上到坳頂後接上一段石級路上山, 大約二十分鐘便到達涌沙頂的觀景台, 又是一片綠草如茵的山頂大平地, 於是大家就小休片刻和飲杯熱茶, 然後再過對面的小山崗參觀著名的景點珓杯石, 我在參觀珓杯石之際, 順便看看山路的走向, 如果剛才按照我的想法由郊遊徑上山, 便是走珓杯石這邊上來涌沙頂, 那是最快捷的路線。如果我們剛才在山溪那邊找到路上山, 就是由另一邊的山崗上來接上我們剛才走石級路過來, 那是較長一點的路線, 現在我們走海下路再上來, 結果就繞了大圈走多了一大段路了。
看完珓杯石後, 再返回觀景台那邊山頭向獅地進發, 涌沙頂就在觀景台對面, 兩山相隔是一處V谷, 由觀景台下走的路就不難走, 但是到達V谷底就是一處密林, 山路在林中穿梭而行, 走出密林就是上登涌沙頂的山路, 這段山路就非常難走, 因為山路上的黃泥經過幾天下雨變成十分濕滑, 而且今天可能有旅行隊走過, 路上的黃泥已經變成泥漿, 我們的行山鞋的鞋底滿是泥濘, 已經失去防跣功能, 所以要拉著草頭樹枝小心上登以免滑倒, 最後各人都可以平安到達涌沙頂, 這山頂非常平坦, 可以作為休息之地, 但我們沒有需要休息, 所以當隊友全部到齊後, 隨即起步下山過對面的獅地。
獅地只有132米高, 但由涌沙頂下山往獅地的路就更難走, 因為山路的黃泥非常濕滑, 而且沒有樹枝可作扶手, 下走時只能靠自己的經驗和技巧去判斷該踏那一步才是安全的, 我和亞冼走這些路就問題不大, 因為我們都習慣了快速下山, 所以三兩吓功夫就下降至V谷底的平緩地帶, 但Charles就要步步為營的慢慢走, 所以我和亞冼還是要停下來等候。最後上登獅地的山路又是要穿越一小段密林路, 路上蜘蛛網頗多, 要以樹枝破網前行, 上山的路又是泥漿的山路直到獅地的山頂, 但幸好山崗不高, 很快便安全到達山頂的標高柱, 完成了橫越涌沙頂及獅地的路程, 大家稍作休息, 然後拍照留念。
眼見時間已經是下午三時了, 於是快快起步下山往大灘, 經過一輪下登的山路, 最後下降至山腳接回;郊遊徑, 由於這段路是康莊大道, 大家便快速前進向大灘進發, 到達村前的一處山溪口, 大家先停下來清洗行山鞋和褲腳上的黃泥, 然後再沿路出高塘下洋的巴士站乘車往西貢, 到達巴士站時已經是下午四時了, 真是有點大失預算連下午茶的節目都沒有了, 回到西貢就散隊各自乘車回家去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