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再探迷失了的山城 - 坳背灣、山尾

本星期應Charles要求再次探索位於火炭後面山上的荒廢村落坳背灣和山尾, 於是訂定路線是由大埔墟上打鐵屻, 經衛徑上鉛礦坳, 然後上草山, 再下牛湖托, 然後走迷蹤地帶的坳背灣, 再經山尾直下火炭。由於前幾年曾經在濃霧中探索過坳背灣, 所以對這裡的地形有些熟悉, 今次在天朗氣清的日子到來再次索, 當然就更加沒有問題了。

早上九時正在大埔墟站集合, 沒想到久違了的Simon今天歸隊, 大家當然熱烈歡迎了。不過就不見亞冼到來, 我還以為他本星期仍然是去了外遊, 所以搭正九時我就宣佈起步, 真正是紀律嚴明, 過時不候了。


由於Charles要求搭小巴往新屋家起步, 所以大隊先往小巴站乘車, 小巴雖然是以新屋家為終點站, 但是司機大佬就非常好人, 我們要求他車我們上打鐵屻前的路口也沒有問題。下車後首先測試對講機, 怎知就接收到亞冼回答, 我詢問他的位置, 他回答說在打鐵屻上衛徑梯級路前面等候與我們匯合。


到達打鐵屻時, 果然見到亞冼和KH兩人在等候, 他解釋說是因為怕我們大隊人馬搭的士上來會唔夠位坐, 所以他便和KH早些起步上來, 以便我們搭車容易一些安排。我見他是一片苦心, 於是就不予以譴責他不遵守團隊紀律的錯誤了。


大隊既然匯合了, 當然就要拍攝起步大合照留念, 然後才正式起步, 但一起步, 亞冼徐生等又是快速上登, 亞蘇與Simon等就墮後較遠, 我就保持在中間位置, 以便協調隊尾的步速。


到達一半的高度左右, 找到禾雀花樹叢的位置, 原本是想欣賞禾雀花的, 但可惜這裡的禾雀花只是剛剛結了花蕾, 看樣子還要等幾個星期才會開花, 情況比上星期在烏蛟騰見到的禾雀花差很遠呢。


既然沒有花看, 於是就小休片刻等候隊尾到來, Simon可能久疏戰陣, 所以上登這段路也有些吃力, 於是讓他多休息幾分鐘再起步。到達百步梯前, 找到最大那棵禾雀花, 仍然見到是剛剛結了細小花蕾的樣子, 大家見到沒有禾雀花可以欣賞都有點失望。不過都沒有辦法了, 今年的天氣忽冷忽熱, 可能因此影響了花期吧。

 




上登完百步梯便到達鉛礦坳, 亞冼等快馬正在涼亭休息, 他們見我們到達後, 又搶先起步向草山進發, 我見大家都有對講機聯絡, 同時他們上次都跟我行過草山這條路, 於是就答應讓他們六人首先起步, 我和Charles亞蘇等就休息完畢然後再起步上草山跟他們匯合。



再起步沿車路前行, 中途有一處捷徑可以上登一處山坡便到達草山的路口, 但Simon 與Charles寧願走馬路上來匯合, 不過都只是相差兩三分鐘的路程。這裡上草山的梯級路就是麥徑, 是一段有點吃力的梯級路直登上坳頂的, 我通知大家按自己的步速上登, 因為只是一條路直上山頂, 一定不會迷途的。



上到坳頂後, 見到亞蘇等墮後很遠, 於是我停下來等候他們, 同時用對講機聯絡亞冼, 但竟然聯絡不上, 我感到有點奇怪, 雖然我身處的位置與山頂還有一些距離, 但是對講機的接收範圍是可以覆蓋的, 為何會失去聯絡的呢?當Simon與亞蘇到達後, 我叫他們休息一會再起步, 然後我就先行一步上登第二處坳頂, 希望聯絡上亞冼。


到達第二處坳頂時, 已經是可以望見山頂的標高柱, 再用對講機聯絡亞冼, 但對講機只是傳來沙沙聲的好像是回答的訊號, 正感到奇怪之際, 就接到馮生打來的電話, 他說用對講機聯絡不上我, 問我們的位置在那裡。我說已經差不多到達山頂了, 然後馮生才說他們現在草山與針山的馬路分岔路口等候我們很久了, 原來是他們走錯了馬路那邊而沒有走麥徑, 所以我們就被草山分隔開, 故此對講機就聯絡不上了, 於是我叫他們沿馬路上來草山頂峰匯合便可以了。


我到達草山頂峰後, 再用對講機聯絡亞冼, 終於可以再次用對講機保持通訊了, 我同時用對講機通知Charles與亞蘇可以慢慢上來山頂匯合, 因為他們肯定會比亞冼等快馬更早到達山頂。


果然不出我所料, 亞蘇和Simon到達山頂時亞冼等仍未到來, 我叫大家找個位置休息慢慢等候, 大概十五分鐘左右, 迷途的快馬六人組終於到達山頂, 我惟有嘆息一句, 不遵守團隊紀律的, 終於受到教訓了。



由於快馬六人組雖然急步上來匯合, 但是仍然充滿能量的不用休息, 於是拍攝完大合照後立即起步下山。今天我們要走的路線, 是由草山下走牛湖托, 這段山路是接上坳背灣那段迷蹤地帶的, 所以走到下山前的坳頂時, 我先向大家指出我們今天要走的方向, 幸好今天天色也不錯, 可以清楚的望到前面幾處山頭的電塔, 因為這些電塔就是我們今天路線的重要路標。




由於在山頂清楚看見下山是一條明顯的山路, 不過就要穿越幾處小型的V谷, 相信隊友們也不會走錯路的, 所以一開始下山我和徐生亞冼等便快速下走, 朝著遠處的第一座電塔快速前進, 在途中我見電塔旁有紅色物體在路旁, 我問亞冼那些紅色物體是甚麼, 他說應該是工程用的橙網無疑。他說罷就與徐生以高速下走小V谷, 到達電塔旁就停下來等候, 果然, 那些遠看紅色的物體真的就是工程用的橙網。




由電塔回望, 見到隊尾與我們相差了一個山頭, 我見到山路明顯而且只有一條路, 於是用對講機叫Charles沿山路前行便可, 我們繼續起步前行, 徐生亞冼兩人又再比併腳力快速下走小V谷, 很快便拋離我們了, 我知道這段路最後會接上由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那邊的山路, 所以我就用對講機通知亞冼到達橫向山路時要停下來等候。



今天的天氣雖然有少許煙霞, 但仍然可以看到遠景, 我們在這段山路上漫步, 可以清楚的見到遠處的梯田遺跡, 而且也可以見到第二處電塔就在梯田的山崗頂, 那裡就是坳背灣村的梯田, 前幾年我和Charles到來探索時遇上濃霧, 甚麼電塔和梯田都看不見, 今天天朗氣清, 在遠處已經可以看到梯田的規模是非常廣闊的, 相信昔日這裡一帶的山村也是很繁盛的。


到達橫向山路時, 果然見到亞冼與徐生乖乖的停下來等候, 我與徐生等匯合後, 再用對講機通知隊尾的Charles沿路前行下山便可, 我們會在橫向山路等候他們到來匯合。


在橫向山路對面就是狗肚山, 我們在等候時見到對面山嶺上有路下來前面的山谷底, 同時見到谷底遠處仍然有屋舍, 但未知是否仍然有人居住, 看山路的走向, 應該就是在上次我們探索過的風水大墓「燕子伏樑」附近, 可以留待下次再探遊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時, 可以由這條路下山往火炭。


當隊尾的隊友們到齊後, 我叫大家要跟隨大隊步伐前行, 不要墮後太遠, 因為前面的路段是荒蕪地帶, 如果掉隊就要用對講機通知, 以免發生迷途然後才求救。訓示完畢便起步向迷蹤地段進發, 穿越一段樹林後, 就接上昔日村民鋪設的石砌古道, 然後就見到山火燒過後露出來的梯田, 還有在梯田路旁種植的劍麻, 這些劍麻應該是昔日村民種植而遺留下來的, 看樣子這裡應該是牛湖托吧, 不過路旁就見不到有村舍的遺跡, 雖然我們找到有兩處下山的路口, 但就不是我們今天要走的路線, 所以就不打算深入探索牛湖托這邊了。



再沿路前進, 不久便見到路被矮竹叢所阻, 穿越矮竹叢後, 古道又回復暢通無阻, 但其實這裡已經是進入了坳背灣廢村的範圍, 往前走越過樹叢, 便看到破落的村屋仍然屹立在路旁, 不過就差不多被野草蔓藤吞噬了。



在廢村旁邊不遠處, 有一處小水壩, 旁邊仍然殘留著1968年設立的水壩名牌, 相信在1968年這條村落仍然有人居住。由於我和Charles曾經到來這裡探索過, 所以很清楚這裡的地形, 於是就帶領隊友們走過石澗, 到前面的祠堂參觀, 在石澗旁邊通往祠堂的道路兩旁都砌有石牆, 附近的山邊和石澗邊也砌了石牆, 規模相當龐大, 令人感到有如進入了一處山城似的。





這座祠堂雖然破落, 但門口的格局仍然很精緻和完整, 可想而知當年的坳背灣村是一條很有規模和富裕的大村。




參觀完祠堂後, 再沿路返回廢村, 然後朝著電塔方向前進, 便是通往火炭的方向。上次我們在濃霧中到達這裡, 根本就看不見電塔的, 所以就去了黃竹洋那邊, 今次走火炭這邊下山, 路程就快很多了。


 
 由電塔回望, 就可以見到整幅山坡都是很完整的梯田, 因為經過山火的洗禮, 梯田的原貌都顯露出來, 看到梯田的規模, 也真的要讚嘆當年的村民開墾出這大片梯田的毅力, 因為百多年前他們在這裡開闢梯田時, 是沒有機器幫助的, 只是靠人力開墾, 真是一項艱鉅的工程啊!





沿路前行, 終於到達一處十字路口, 按照原定路線, 我們要轉左走山尾村那邊下山, 所以當隊友們到齊後, 便轉向左走, 這段路徑是寬闊易走的, 不過就見不到有引路絲帶, 所以徐生亦禁不住問我是否有走錯路, 我叫他放心前行, 因為地圖上有記載這段路是通往火炭的。




山路走到中段, 便進入一處長滿野草的荒田, 細看之下, 野草叢中仍然有破落的村舍, 相信這裡就是昔日的山尾村, 屋前的荒地旁邊又是一處石澗, 有水的地方自然就可以耕作, 所以就有村落形成, 不過因為交通不便, 村民最後都要棄村他遷了。




再往前走少許, 就見到左手邊有一處幾乎被野草完全吞噬的鐵絲網門, 再撥草前行穿越倒下了的鐵絲網, 便發現了隱沒在草叢中的一所學校, 名為德華公立學校, 昔日荒野山中有一所如此規模校舍的學校, 也不是簡單的事情, 現在校舍沒有受到好好的保存, 就更為可惜, 因為這所校舍是見證著昔日這一帶山村的興衰景象, 也認證了昔日香港政府為照顧偏遠鄉村教育所付出的努力。




離開德華公立學校後, 就沿著一條保存良好的水泥小徑下山, 大家一路快速下走, 約十五分鐘左右便到達山腰位置的民居, 這裡原來是一處種滿大桔的果園, 樹上掛滿了樹上熟的橙色大桔, 果園的主人是一位友善的大嬸, 她正在和幾位親友在興高采烈的採摘樹上熟的大桔, 我就老實不客氣的上前詢問大嬸可否讓我們採摘幾個來品嚐, 大嬸見我們禮貌周周的向她詢問, 所以她也很大方的叫我們隨便採摘, 還提醒我們小心山坡有點濕滑跣腳的。





得到大嬸批准後, 我們便開始採摘樹上熟的大桔品嚐, 由於剛剛行山正有點口渴, 吃一個新鮮採摘的大桔立時生津止渴, 大家真是非常的享受了。由於這些大桔主要是過年時用作拜神和襯托全盒之用, 本身不是太甜的, 所以我們也不會多摘, 只是每位隊友預三四個便足夠了。採摘完畢後, 我見到我們全隊人合共12人, 每人要三隻便摘了36隻, 於是我便告訴大嬸不如照收回費用吧, 但是大嬸又真的很客氣的堅決不肯收錢, 因為她很欣賞我們很尊重她的主人地位, 問過她並得到她同意然後再採摘。既然大嬸一番盛意, 於是我和一眾隊友齊向大嬸說聲多謝, 然後才繼續下山向火炭進發。





再沿路下山, 路過一處騎過水泥小徑的橋, 我見到這條橋真的很有特色, 於是就在橋邊拍攝大合照留念, 在拍照之時, 各隊友仍然念念不忘展示手上的大桔, 寓意著新春大吉大利吧!


拍照完畢, 再沿水泥路下山, 大約十五分鐘便到達馬路, 再沿馬路向火炭火車站進發, 時間只是下午一時半, 於是先到火炭的酒樓嘆下午茶, 飽餐一頓然後才散隊歸家去也。





8 則留言:

  1. Trackhikers你好,

    SeeWide特搜網是一個全新互動生活分享平台,集齊各地遊山玩水好去處及講玩講食,讓大家分享不同生活體驗

    你的網誌十分切合我們網站的主題,內容及相片也很有質素,請問可否讓我們轉載網誌內的相片及內容?(會注明出處及不作改動)

    我們的目的,是盡力網羅優質的相片及內容,建立一個包含豐富資訊的生活分享平台,讓一眾志同道合的網友可更輕易獲得寶貴的參考資料

    希望你能成為我們平台的一份子,助我們更有效地集結豐富不同的好玩好食資訊!

    另外,我們設有「稿費」制度,文章獲得本地瀏覽量,即可兌換稿費!

    迎新推廣,每100本地瀏覽量,可獲高達HK$1稿費;我們亦可以你的名義,將稿費捐到香港宣明會,或你指定的慈善機構
    詳情可參閱:http://www.seewide.com/space.php?do=help&essay_id=22#001
    如有任何查詢, 歡迎電郵至: info@seewide.com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看過你們的網頁, 也覺得你們的網頁是一倨健康的資訊平台, 所以我同意你們可以引用我們Trackhikers的網誌與讀者們分享, 如果有稿費的話, 煩請用Trackhikers的名義全數捐贈香港宣明會。

      刪除
  2. 我是上次問路芙蓉泌村的網友呀, 由YAHOO BLOG追到你們的新網頁,
    小粉絲呢...哈哈!! 我對火炭後山的各條鄉村很有興趣, 也曾經走過一次,
    想不到你們也走走呢....你們網誌很精彩!!

    最近我運動受了傷, 將會一段時間離開行山, 不過醫院上網看你們的網誌,
    叫做可以慰藉一點.... ^^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讚賞。
      這次再走坳背灣這條路線感覺良好, 因為山草高過人的情況沒有了, 地形也很容易辨認, 更沒有想到有意外收穫可以採摘樹上熟的大桔品嚐。
      祝你早日康復, 可以再攀山涉水的享受行山樂趣。

      刪除
    2. 謝謝你....我骨折, 已經住院差不多一個月了...

      火炭後山有很多村落, 你逆的對, 有一間很有規模的村校,
      可見年的繁盛.

      下山時在接近蚊坑時, 有留意到「上往大埔」的問路石嘛?

      刪除
    3. 根據「沙田風物誌」記載, 坳背灣村昔日是沙田往來大埔之間的主要通道, 因此村道的石砌古道可以讓馬匹通過, 而且更設有「問路石」為人指示方向, 不過現在已為野草所掩沒而找不到了。

      你說的「上往大埔」問路石, 位於往河瀝背的分岔路口, 我們當然是見到, 我們日後會再探索這條路線, 相信這段路會容易走得多, 應該就是接回直昇機坪那段林道再走大埔自然護理區的馬路。

      如果你想閱覽我們行山的相片集, 可以在Yahoo的Flickr內打入Trackhikers便可以找到我們相片集的網頁, 相信我們的相片餘可以為你在留院的苦悶日子解解悶的。

      刪除
    4. 好啊, 謝謝你們. 我自小住沙田, 所以對沙田附近的路徑也很有興趣

      刪除
  3. 請問可以提供由火炭去村校的路經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