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飛越西高山
日期: 2010年10月4日
上次與Charles 一同遊覽舂坎山時, 在舂坎山頂峰回望太平山一帶山峰時, 見到西高山山勢奇偉, 雄峙西區, 於是相約同遊此山, 想不到Charles坐言起行, 很快就定出日期及路線, 由克頓道上松林炮台, 再上西高山, 然後下走薄扶林結束旅程。由於旅程算是短程及只是兩星難度, 碰巧本星期天氣極為炎熱, 走這些容易走的路線就最好不過, 於是通知眾隊友參加Charles的聯隊遊覽西高山。
早上九時正到達中環站集合, 徐生與亞蘇伉儷一早就到場, Simon就來電通知因為臨時有事不能參加, 馮生伉儷與區兄亦準時到來, 反而Charles的隊友一個都沒有出現, 只得Charles伉儷出席, 可能酷熱天氣警告真的嚇怕他們了。正想起步之際, 區兄表示久違了的林兄應該會出席, 於是再等候片刻, 果然見到很久沒有出席的林兄到來, 真是有點喜出望外了。
大隊在九時十分起步, 先往蘭桂坊乘坐13號巴士往旭龢道, 到達旭龢道後, 以為會由克頓道上龍虎山, 但Charles表示要行蒲飛路那邊上山, 並先帶領大家參觀港大校長的府第大門口, 並介紹花園內的一尊古炮, 我看完古炮後發覺犯了風水學的兩大毛病, 第一, 炮不放在門口而對著自己的一幅牆, 那就不能發揮擋剎的功能, 第二, 古炮被油上綠色, 綠色代表水, 而大炮屬火, 但水卻克火, 故此炮的威力全失, 那就難怪近年來校長大人的權威愈來愈低了。
離開校長府後往前走, 終於找到小徑路口, 可惜見到路牌貼有告示, 說明因山泥傾瀉而路不通行, 於是我建議走回原來路線由克頓道上龍虎山, 但又不想走回頭路, 正在四處找尋通路接回克頓道之際, 幸得一位路人指點謂消防局旁邊有路可上克頓道, 於是大隊順利走回克頓道向龍虎山進發。
這段克頓道被稱為爐峰自然步道, 沿途綠樹成陰, 並有足夠指示牌介紹沿途花草樹木, 走至中途, 見有一座1903的界石在路旁, 並有指示牌在旁邊詳細介紹界石的歷史, 大家看完界石後, 當然要拍照留念了。
到達龍虎山郊野公園的路口, 即有小路直上松林炮台, 由於天氣炎熱, 上登一大段石級後即時感到十分索氣, 幸好見到山腰有一精緻的涼亭, 於是先到涼亭小休及等候隊友, 但見到涼亭有幾位晨運人士在泡茶, 看見他們的泡茶配套設備齊全, 原來涼亭是附設有儲物柜的, 所以晨運人士可以將物品鎖在儲物柜, 看來漁護處對西半山區的晨運人士真是照顧有加了。
離開涼亭往上走, 很快便到達位於307米高度的松林炮台, 炮台建於1901年, 共有兩座炮床, 原本是用來防衛港島西面海岸的, 但後來英軍在摩星嶺建立新炮台後, 松林炮台在1913年便被廢棄了, 在第二次大戰期間, 松林炮台重新再被英軍使用, 但就改為防空高射炮台, 配備兩座高射炮及派有英軍士兵駐守, 可是在日軍侵佔香港期間, 松林炮台受到日本空軍轟炸, 兩座高射炮都被炸毀, 炮台從始就荒廢, 今日我們遊覽炮台遺跡時, 仍然可以見到被炸毀的部分與及牆上彈痕累累, 可知當時炮台曾經受到非常猛烈的攻擊了。
炮台的彈藥庫及營房等掩體建築物仍然是很完整的, 分布在炮台附近位置供遊人參觀, 漁護處把炮台遺址建成一條歷史教育徑, 沿途設有資料牌介紹有關設備的用途及歷史, 算是做得不錯, 我們沿路而行, 看見另外有小路往山頂走, 於是便棄走馬路, 改行晨運徑直上山頂, 最後小徑又接回克頓道通往夏力道, 我們到達夏力道, 先作小休, 然後再起步上西高山。
上西高山的路是有點隱蔽的, 但我和Charles都熟悉上山的路口位置, 很快便到達上山的梯級山路, 然後就開始上登有點陡直的梯級, 由於天氣炎熱, 上登至中途已經很索氣了, 一見有適當位置, 就停下來回一回氣, 最後一舉登上西高山頂峰, 眼見風景非常美麗, 大家即時忘記登頂的辛苦, 只是各自佔據有利位置觀賞無敵海景, 並且享受陣陣涼風, 真是極佳的享受。
我們選擇下山的路是通往茶園那邊的山路, 是較為陡峭及崎嶇的, 漁護處在山頂設立告示牌說明路不通行, 但我們行山多年所見, 這些路不通行的告示牌都是欺騙行山人士的, 我們越過告示牌, 到達另一邊山頂盡頭, 只見下山的路頗陡直, 但不難走, 如果沒有畏高症的, 就完全沒有問題, 我在前面開路, 很快便走到中段一處石崖位置, 見到後面的隊友落後了很多, 於是就停下來等候, 在等候期間, 我與徐生先及林兄後走到石崖邊看風景及拍照留念, 直至其他隊友到達時, 我又再起步下山往茶園進發。
最後的一段下山路也是崎嶇陡直的, 而且沒有適當位置可以停留, 但兩旁就有可作扶手的樹枝可以借力攀扶, 所以我們走這條路下山覺得沒有難度, 我與徐生, 林兄很快就到達茶園的涼亭位置, 於是先找一處陰涼位置休息等候其他隊友到來會合, 大家在休息期間, 再回望西高山的山勢, 與及剛才下山陡峭山路, 大家都感覺到真是不枉此行了。
由涼亭位置前面有山路通往薄扶林水塘, 雖然烈日當空, 天氣非常炎熱, 但是這段山路只是林陰小徑, 非常好走, 我們輕鬆的走了半小時, 便到達下走薄扶林水塘的路口, 再下走一段林陰的梯級路, 便到達薄扶林水塘的馬路, 大家先到附近的洗手間洗面降溫, 然後再沿馬路往薄扶林村找尋村口的靈塔。
到達薄扶林村時, 只見村屋密密麻麻的, 根本看不到靈塔的位置, 我只知道靈塔應該是在村口位置, 到達村口時, 見有一處車房在路口, 但就不見靂塔, 於是走進車房向一位大叔問路, 原來靈塔竟然就在車房後面, 但必須要經過車房裏面的一處樓梯, 才可以到達靈塔的位置, 這座靈塔正確的名稱是李靈仙姐塔, 李靈仙姐是薄扶林村的守護神, 每年農曆四月中的李靈仙姐誕村中還有拜祭儀式舉行, 只不過沒有宣傳, 所以知道的人就不多, 靈塔旁邊是有一對靈獸守護的, 只是其中一隻靈獸不知為何被人遷移到一處民居的角落, 而且外型曾用水泥修補過, 跟原來的外觀似乎有很大的分別, 相信都是有些人不注重保護古跡所致。
參觀完靈塔後, 大家乘車到上環飲下午茶然後散隊, 現在的天氣如此炎熱, 安排走這些兩星的短途路線相信是最好不過的了。
後記:
這篇網誌是在2010年10月所寫, 今天因為要搬遷網誌而從新整理, 在相片中見到林兄當時仍然是精神飽滿, 面上仍然是充滿著他的紳士風度笑容, 雖然他的出席率是有點偏低, 但未聽聞他健康上有甚麼問題, 但想不到在2013年8 月, 就聽到他已離去的惡耗, 真是有點突然和唏噓!
我們能夠組成這隊行山隊每星期日行山, 全是林兄的功勞, 回想在2002年因工作上認識了區兄, 大家當時各自報名參加了漁護署舉辦的郊野樂行, 卻又有緣兩次的活動都在路上遇上了, 於是相約一同行山, 區兄就再約了他的師兄林兄一同參與, 想不到世界是這麼小的, 原來林兄就是在我負責的工作區域的一位工程師, 因此認識而熟絡了, 林兄就每逄星期三就會致電詢問我該星期是否行山和有關路線, 我見到大家一班人既然志同道合, 而且亦非常投契, 於是就把行山訂定為每星期日的當然節目, 我就負責擔任領隊和計劃路線, 每星期三就會發電郵給各位基本隊友, 及後隊友們又帶來新的隊友, 想不到轉眼間便行了十年山了, 當中雖然人腳有所改變, 但是大家的友誼卻是愈來愈深厚, 皆因大家在行山之時發揮了互相幫助, 互相扶持的團隊精神, 大家一同行了十年山, 當然就是友誼永固了。
今天林兄雖然離去, 但是我們仍然是懷念他和感謝他當初間接促成了行山隊的成立, 人世間萬事隨緣, 所謂緣起而聚, 緣滅而散, 希望我們能夠好好把握今天的緣分, 繼續以行山活動來增進彼此的友誼。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HIHI 各位好,我地星期日見過,想俾番d相你哋,想要原size相片,請按相簿內下載制自行下載相片,吾好右click~~
回覆刪除https://picasaweb.google.com/114506310002162532777/1711#
亞姐, 謝謝你。真想不到你可以找到我們的網誌聯絡我們, 希望日後有機會在行山時遇見你, 到時再親自向你致謝。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