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禁區開放之旅第七集 - 蓮麻坑村葉定仕故居

今年二月份探索打鼓嶺及香園圍時, 只差一點未能探索蓮麻坑村, 當時Charles 就要求四月份再次擇日前往探索。想不到剛剛踏入四月份, Charles 就急不及待的要求擬定路線要探索蓮麻坑村。於是我和隊友KH就著手研究路線在本週成行。由於進入蓮麻坑村的一段馬路仍然是禁區, 要行馬路前往是不可能的, 於是就想起從前探索蓮麻坑麥景陶碉堡時走過的塘肚古道, 此古道相信是可以通往蓮麻坑村的。 現在禁區開放了, 整段塘肚古道都不是禁區, 故此走塘肚古道往蓮麻坑村就最方便了, 至於回程就走由旅行隊最新開通的鐵絲網山邊通道前往12號警崗, 然後再乘坐小巴返回上水飲茶。

早上九時正在粉嶺站集合, Charles 特別從網上下載了最新的禁區界線地圖給大家參考, 確保今天的旅程路線不會誤闖禁區範圍。正當大家在討論禁區範圍之際, 見到Simon 竟然到來參加今天的旅程, 原來他在外地的工作已經完成, 現在可以歸隊參加行山活動, 故此大家當然是熱烈歡迎他再次歸隊了。



集齊人馬合共十一人出席, 首先前往小巴站乘車往禾徑山路起步, 到達禾徑山路時, 見到這裡都變成地盤了, 原來是興建蓮塘口岸的馬路工程在進行中, 連附近的涼亭和小公園都被拆掉了, 想找地方拍攝起步大合照也不能, 於是就不作停留, 立即起步向紅花嶺軍車路進發。



這段軍車路我們都走過多次了, 當然是很熟悉的路段, 所以各人都是按自己步速往上走, 不過走了十分鐘後便立見高低了, 亞冼等快馬又是遙遙領先的放離了大隊, 亞蘇Charles等隊尾組合又是墮後較遠, 我就一人走在中檔變成獨行俠, 為免亞冼等快馬走過籠, 我就用對講機通知他到達坳頂有分岔路的位置就要停下來等候。




經過大約30分鐘的路程, 終於到達坳頂的分岔路口, 這裡有隱蔽山徑下走堆填區, 於是就先停下來等候隊尾到來匯合, 並讓隊友們小休幾分鐘, 然後拍攝大合照留念。




拍照完畢就起步下登一處隱蔽山坡路進入堆填區, 這段路較少人行, 所以野草甚為茂密, 不過就見到有兩株非常燦爛的紅杜鵑花在盛放, 大家在闖過野草叢時仍然可以欣賞杜鵑, 確又是不錯的享受。




走完短短的山坡路後便進入堆填區的排水渠, 沿著引路絲帶指示的方向前行, 再穿越一處密林, 便進入一片平整的堆填區範圍, 穿越堆填區後進入馬路, 再沿馬路下走, 很快便到達塘肚古道的隱蔽入口, 這裡就是上次我們走石水古道到來的位置, 大家在路口位置看完上次穿越樹林而出的位置後, 就起步走塘肚古道離開堆填區向蓮麻坑村進發。






這段塘肚古道相信經常有旅行隊行走, 所以路胚清晰, 並有很多前人留下的絲帶引路, 沿路前行, 首先是一段很易走的平緩山徑, 進入密林後, 就會接上一段石砌古道往下走。由於少見陽光, 古道的石塊表面佈滿青苔, 變得非常濕滑, 大家都要很小心的下走這段古道。





到達山谷底部時, 見到昔日的禁區牌還沒有移除, 相信是有關政府部門的人員都忘記了這處荒山古道原來是豎立了禁區牌的, 故此在禁區開放時就沒有人員到來拆除告示牌了。



在禁區牌前山路分左右兩條路, 看石砌古道的走向是走左邊的, 因為從前是禁區範圍, 所以我們都沒有走過這段路, 看見左邊的路是有絲帶的, 所以就以為左邊的古道可以前往蓮麻坑村, 怎知走了幾分鐘後, 山路就由一處墓地轉入荒廢了的田野, 變成進入了野草樹叢阻路的密林, 雖然在密林中仍然有絲帶, 但都是走不通的掘頭路, 在評估過地形後, 都是退回禁區牌走右邊的山路好了, 於是沿就路向後退返回禁區牌的位置小休。





休息完畢後再起步走右邊的山路, 這段路我們從前都走過, 沒有甚麼難度的。幾分鐘後到達一處分岔口, 往左就肯定是前往蓮麻坑村的了, 於是走左邊沿水泥小徑前行, 路是穿越一片荒田的, 沿途見到田間盡是野草, 望向左邊盡處, 相信就是我們剛才想闖過的榛莽密林地帶, 原來還有很大段路才可以到達村落, 証明我們剛才及早後退走這邊的康莊大道是明智之舉了。




沿路前行5 分鐘便到達蓮麻坑村, 見到是一片寧靜和保存著很傳統的客家村風格的祠堂, 還有一個保養良好的風水池塘, 我們到達池塘前面的小公園休息, 一邊欣賞池塘的倒影景色, 一邊享受著一杯熱茶, 真是非常滿意今天路線行程的安排。





在休息期間, 一位村民亞伯見我們到來參觀, 他就很友善的跟我們交談, 並詢問我們從那條山路到來的, 我回答說是經由塘肚古道到來, 他便告訴我們後面有發射塔的山就是塘肚山, 那就真是為我們增加見識了, 因為我一向以為發射站的山是紅花嶺的一部份, 原來是有名堂的, 因為地圖沒有標示塘肚山, 所以一般人都當作是紅花嶺的山脈了。



休息完畢便到村里參觀, 由於我們都是很尊重村民注重寧靜生活的, 所以沒有喧嘩的製造噪音, 故此村民都很友善的跟我們閒談幾句, 剛才跟我們在小公園傾談的亞伯, 更担任導賞員帶領我們參觀葉氏宗祠, 原來葉氏祖先從前也出過一些威風人物的, 如非參觀過祠堂, 真是不知道這處偏遠山村的威水史了, 當然, 現在也出了一位英雄人物, 就是香港隊的門將葉雄輝, 他正就是蓮麻坑村的原居民。






參觀完祠堂後, 老伯再帶我們到旁邊的一間屋參觀文物, 原來有一頂花轎實物珍藏在這裡, 而且還有一把關刀和打穀用的風機, 收藏品真是非常豐富, 令我們大開眼界。




參觀完文物後, 就見到一位村民大嬸帶著幾位年輕的女村民在露天位置用柴火煮大鍋飯和客家咸菜燜豬肉, 大嬸表示今天拜祠堂又拜神, 所以要煮多人的飯餸, 相信這些就是正宗的大鍋飯了。




參觀完村里的文物後, 就起步前往村旁一處山邊參觀今次旅程的主要景點和法定古蹟 - 葉定仕故居。相信香港年輕的一代聽都未聽過葉定仕是何許人也, 原來他就是追隨孫中山先生攪革命的一位人物, 他是泰國華僑富商, 又是蓮麻坑村的原居民, 當辛亥革命成功後, 他返回蓮麻坑村隱居, 因為仰慕孫中山先生, 所以參照孫中山先生在翠亨村的大屋為藍本, 在自己家鄉建造一座外出形差不多的大宅, 就是今天我們到來參觀的葉定仕故居了。不過這座故居雖然被列為法定古蹟, 但是隱藏在禁區內, 以往外人不能進入禁區, 所以幾乎無人知道香港原來也有跟辛亥革命有直接關係的人物和文物存在的。




在參觀葉定仕故居時, 在場的一位由原居民出任的保安員又很落力講解, 並向我們示範這座大宅的木製趟籠是原裝實物, 証明昔日的用料上乘, 經歷百年仍然完好無缺。在參觀之時, 保安員大哥並向大家派發三本刊物, 一本是介紹葉定仕故居的, 一本是介紹葉定仕生平的, 而另一本是介紹蓮麻坑村現代英雄人物葉雄輝的。






參觀完葉定仕故居後, 大家在大宅前拍攝大合照留念, 保安員大哥當然是充當我們的攝影師, 想不到攝影師又建議我們應該在孫中山先生銅像前拍攝大合照留念, 我們當然樂於導從了。在離去之前, 保安員大哥告訴我們不可以在村裏小巴站乘車的, 並問我們從那處離去, 我說會走鐵絲網旁邊新開的山路前往12號警崗然後再乘小巴, 他聽完後表示會送我們到村口為我們指示山路的入口在那裡, 真是令我們感到賓至如歸了。




沿路前行出到村口的大榕樹前, 見到麥景陶碉堡就在這裡的山頂, 我們問保安員大哥由碉堡旁邊的樓梯路下來的出口在那裡, 他說就是在這棵大榕樹前面的樓梯級就是了, 不過由村口上麥景陶碉堡要上登一千級樓梯, 那麼當然是由上面往下走容易得多了。相信日後再來蓮麻坑村行山, 可以考慮再走麥景陶碉堡這條路線了。




經過保安員大哥的指點, 我們就知道爬山坡走鐵絲網邊的路口位置了, 正在想起步之際, 一輛巡邏警車駛至, 車上的警察告訴我們不可以經由前面鐵絲網的馬路離開蓮麻坑村, 我們回答說知道的了, 我們會由鐵絲網旁邊爬山離去。起步前行到達鐵絲網前的禁區界線, 見到國際橋原來就在警崗前面, 這處國際橋仍然是有深圳居民出入的, 相信就是這個原因令到這段馬路仍然是禁區不開放的原因。





鐵絲網旁邊有旅行隊開闢了新的路線可以爬山離去, 經過行山人士行了幾個月之後, 路已成型了, 而且有絲帶引路, 我們沿著絲帶上攀時, 在馬路站崗的警察亦很友善的提醒我們要小心上攀, 我們當然亦很有禮貌的說聲唔該。




一攀上山坡的欄杆位置, 就清楚的看見整座國際橋是仍然可以通行的, 橋頭位置亦不見有警察站崗, 相信是依賴鐵絲網兩邊閘口的警崗作檢查站而已。沿山路前行, 仍然見到有些位置頗為崎嶇, 不過我們行山經驗豐富, 這些崎嶇山坡當然難不到我們了。






山坡走了一段後, 又下降回地面沿鐵絲網邊前行, 還以為就這樣走就可以通往12號警崗那邊, 但很快又有一處山坡要攀爬而上, 這處山坡不但陡, 而且更有些泥沙碎石, 幸好前人已設置一條安全繩, 只要拉著繩索上攀就是很安全的了。最後沿著山路前行, 都是較為易走的路段, 然後山路又下降到地面, 再沿鐵絲網前行一段就到達12號警崗了。










到達12號警崗後便完成今天探索蓮麻坑的旅程了, 大家就在警崗前等候從蓮麻坑村開出的小巴返回上水, 當值的警員見是我們爬山而來的, 於是就跟我們友善交談幾句, 並詢問鐵絲網邊的路線是怎樣走的, 我們當然樂於奉告, 最後小巴到來時, 首先由警員上車檢查乘客的禁區紙, 証實沒有人擅闖禁區後才讓我們上車, 大家返回上水後, 先到商場的酒樓飲下午茶, 飽餐一頓後然後散隊歸家去也。





2 則留言:

  1. 請問搭幾多號小巴? 那一個站下車? 九巴78K可以到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前往禾徑山路, 可以在粉嶺站乘九巴78K或往鹿頸的小巴, 在大塘湖站下車。便可以由禾徑山路前往軍車路上紅花嶺。不過走堆填區往塘肚古道有點難度, 如非熟悉地形, 實在不宜亂闖。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