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鹿湖精舍話滄桑


本星期工作忙得要命, 完全忘記了計劃行山路線及出行山通告隊友們, 直到星期五下午接到亞蘇來電詢問才記起, 想到上次走完深屈後還沒有走過鹿湖那邊, 於是就不假思索地決定走鹿湖下大澳, 由於當時我正在外面工作, 無法出電郵通知大家, 於是告訴亞蘇發電郵通知大家本星期的行山路線是東涌經昂平往大澳。

早上九時正到達東涌站集合, 還以為都是我們幾名基本腳色出席, 怎知原來合共十四人參加, 原因是馮生和亞飛都各帶了一至兩位朋友到來, 另外, 亞詹和Steven本星期又不願跟快馬隊去闖險, 於是到來參加我們兩星的路線。

 
大隊先起步往巴士站乘車上伯公坳, 然後再沿地塘仔郊遊徑上寶林寺, 這段路的入口就藏在廢棄了的舊東涌道之中, 未知東涌道改行新路後, 會否影響行走這段郊遊徑的遊人了。沿郊遊徑前行, 一路都是很好走的山路, 想不到路上會見到一棵絳真香樹, 而且還有一些絳真香的果子, 我順手摘了兩粒來吃, 真是又香又甜的, 果子雖然是較油柑子要細小, 但就很有清香的味道。我叫隊友放心摘來吃, 徐生和區兄吃後也讚不絕口, 可惜樹上剩下的絳真香果子不多, 否則就吃個痛快才離去呢。



沿路行至山谷之中, 已見寶林寺就在對面山坡上, 原來已經到達地塘仔了, 下走一段梯級路之後, 就接上由石門甲上來的昂東古道, 隨即開始上登地塘仔禪林, 首先到達東林精舍, 但見鐵門緊閉, 相信是不接受遊人參觀的了。再往上走便是蓮華臺, 門外的不銹鋼閘是很新的, 應該是還有清修人士居住的, 只是又是上了鎖, 沒有人在屋內了。再上一點是法林禪院, 是一座兩層高的建築物, 但路旁的門口似乎不是正門, 又是鎖上了的。然後就是若蘭嚴楞, 法航精舍等等, 都是閉門靜修的場所。最後到達大開方便之門的寶林寺, 於是入內到涼亭小休, 然後再到大雄寶殿參觀, 見到殿內有敲經念佛之法器之外, 還見到有作懲罰犯戒僧人的戒板, 看來寶林寺仍是一處嚴格遵循禪宗祖訓的一處道場了。











離開寶林寺再往上走, 就是通往昂平的水泥大路, 到達東山法門牌坊時, 見到後面的隊友墮後太遠了, 於是便停下來小休等候隊尾的隊友到來, 由於今天大家的步伐較預期中快, 我於是讓大家在這裡休息一會, 然後再起步向寶蓮寺進發, 到達大佛的廣場時, 先來一張大合照留念, 然後就沿馬路向上羌山進發, 到達深屈道時, 再下走山路往鹿湖, 這段山徑我從前沒有走過, 但區兄兒時經常在鹿湖精舍小住, 所以對鹿湖一帶山路較為熟悉, 於是立即叫區兄由隊尾到來隊頭幫手引路, 山路到達山腰一處大墓地後, 路就不通了, 真巧妙的, 這座組合式的大墓竟然就是鹿湖精舍比丘尼的墓地, 而山路就在大墓的右邊, 非常不顯眼的, 這段山路非常平坦, 不過就雜草叢生, 相信都有很久沒有人走過了。










沿著荒僻山徑向鹿湖進發, 不久就見到山路被建築探土工程的鐵架通道所阻, 我們就順便行鐵架通道往下走, 很快便到達一座頗大間但已荒廢了的禪堂, 名為慧修院。這座慧修院在鹿湖是一所女士清修之地, 也很有名氣的, 因為這所庵堂的師太, 是最早為鹿湖的山區兒童提供教育的。現在可能清修的人士相繼離去, 以致後繼無人而難逃荒廢的命運吧! 但為何這處荒廢寺院又會進行如此大型的探土工程呢? 莫非又是被發展商收購了要建造骨灰龕場? 相信都是錯不了的吧, 因為附近的延慶寺不久前就已經變成掛羊頭賣狗肉的骨灰龕場了。


離開慧修院後, 沿著水泥路前行, 很快便到達鹿湖精舍, 只見山門的牌樓一片破落和冷清, 完全沒有了昔日興盛的氣派, 到達鹿湖精舍的門前, 只見大門緊閉, 似是無人在家的樣子, 我和區兄都有點失望, 我就因為千里到來, 卻未能參觀這座著名的文化寶庫而感到失望。區兄就因為未能入內懷勉昔日兒時在這裡生活的吉光片羽而感到失落, 但既來之則安之, 大家惟有在庭院前休息, 而區兄就為大家講述這裡在六十年代的興旺情況, 與及他在這裡掛單居住時所見所聞。




在休息之時, 我與徐生一同參觀鹿湖精舍的正門, 只見鹿湖精舍四個金色大字字體秀麗, 應該是出自名家手筆, 再看旁邊的細小字體, 才知道這四個字是清光緒九年由閩浙總督何璟所題, 怪不得字體如此精緻秀麗了。再看門上的對聯, 以非常工整的楷書寫成, 細看下款, 原來是出自湖北學政梁耀樞的手筆, 這位才子, 是清代廣東最後一位狀元, 我們從前行山時, 在屏山靈渡寺亦見過他留下來的書法墨寶, 原來在鹿湖精舍亦有。單單是門口這兩位名家留下的書法墨寶, 就充分顯示出鹿湖精舍昔日的超然地位了。


正想起程離去之際, 忽然間見到側門那邊有一位師太開門出來往柴房那邊幹活, 原來精舍內有人在家, 只是閉門不納客。我和區兄喜出望外, 立即快步上前表明來意, 要求參觀精舍, 區兄更表明身份, 說明以往跟鹿湖精舍的淵源, 師太表示不敢作主, 要請示她的師姐, 未幾, 另一位師太出來與我們對話, 詳細詢問區兄的來歷, 由於區兄確是大嶼山長大的, 並經常到來鹿湖精舍活動, 所以最後可以通過師太的考驗和測試, 得到身份確認。過程真有點像帝女花劇中「庵遇」那一場的情節。師太然後就很客氣的要打開正門讓我們入內參觀, 並親自引領我們參觀和講解, 首先引領區兄到偏廳供奉往生蓮位的祖堂, 指示區兄剛才在門外考驗他有關於他說出的親戚名字的蓮位位置, 原來當年居中安排區兄到來鹿湖精舍的親戚已經作古, 於是區兄先誠心上香叩拜, 然後才開始參觀。



區兄首先向我們介紹位於天井位置的無葉井, 並表示從前此井水量充沛和清甜, 連旁邊的位置亦有山泉水湧出來, 要在天井四周設置去水道排水, 師太表示, 現在已經不用井水, 因為政府有自來水供應。



師太再引領我們參觀正殿, 並指示我們觀看一口大鐘, 此鐘上鑄有文字說明是鑄於光緒九年, 即1883年, 到現在即是有差不多130年歷史, 那就是說明鹿湖精舍已經是有百多年歷史的活古蹟了。再看正殿的橫額和對聯, 都是出自筏可大師的手筆, 客堂那邊, 更有筏可大師和虛雲大師兩位得道高僧的畫像, 另外, 還有一些拍攝於六七十年代的照片, 顯示當時在此清修的居士和僧尼的陣容, 最少也有五六十人的, 非常熱鬧。另外, 還見到牆上有兩位道教道長的照片, 師太講解說鹿湖精舍原本是道教場所, 名為「純陽仙苑」。但後來由羅元一道長將業權贈予觀清法師, 於是在1955年開始轉為佛教場所。



  




師太表示, 現在已很少讓人參觀精舍內部的重地, 今天既然我們有緣到來, 就引領我們參觀內庭後面的要地, 原來在正殿後面, 就是「純陽仙院」的位置, 兩座建築物之間相距不到三呎, 在有如冷巷一般的門口左面, 安放了一塊清政府頒布的碑誌, 師太向我們介紹此塊碑誌是一塊保護令, 亦記載了大嶼山禪林的歷史, 可惜字體有些模糊和位置狹窄, 我未能細心閱讀其內容。





仙苑門上有一對草書的石刻對聯, 上聯是「一輪明月開丹灶」, 下聯是「八面青山映鹿湖」。上聯最後的灶字, 因為是草書看不明, 我真是靠估的, 如果是估錯了, 還望四方大雅君子賜教。進入仙院內, 見到一座呂祖神像及旁邊四個較細少的護法神像在內, 師太表示觀清法師的遺訓是不可忘本, 所以鹿湖精舍自改奉佛教後, 仍然好好保存和供奉昔日羅道長留下來的道教神像和法器, 使我對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感到有點自豪。

參觀完這座文化活寶庫後, 我們亦要繼續上路往大澳, 臨走前我想捐助香油錢, 但找不到有香油錢的錢箱, 於是向師太詢問, 原來這裡是沒有設置香油錢箱的, 她說不用客氣了, 但是我們堅持要捐助一點香油, 最後師太叫我們把香油錢放在神案前的磬內便可, 我恐怕隊友們不知道甚麼是磬, 於是率先把香油錢放入磬內, 各隊友亦跟著隨意樂助香油, 然後在精舍門外拍照留念, 就告別鹿湖精舍繼續上路了。





離開鹿湖精舍後, 路過金碧輝煌的延慶寺下部分, 我覺得這裡商業味極濃厚, 不值一遊, 但再往前走, 見到智積林和佛泉寺都荒廢了, 感到有點可惜和唏噓, 相信荒廢的原因是後繼無人而非經費不足吧。過了青蓮寺不久, 便找到鹿湖古道入口, 沿著石砌古道前行, 一片樹影婆娑的, 走起來令人很舒服, 沿路下走到一處馬路, 橫過馬路後再接上鹿湖古道尾段下靈隱寺, 最後沿靈隱寺的馬路出大路接上往大澳的車路。

  








我見時間尚早, 於是帶領隊友們下攀往凌風石澗觀看禪門石刻。這處禪門石刻位於石澗入口前的一幅崖壁上, 由於有興趣或識路到來遊覽的人不多, 以致石刻前雜草叢生, 部分石刻已被野草樹叢阻擋著, 我於是取出無敵剪把野草樹叢全部清除, 再向隊友們介紹此處的三組石刻, 其中的「佛語心宗」應該是出自筏可大師手筆, 是非常珍貴的佛教文化寶藏, 可惜政府不識寶, 完全不理會這些無價之寶。不過這也難怪政府了, 我們部分隊友們對這些寶貝亦不感興趣, 真是奈何奈何了。









返回馬路後, 沿路直下大澳, 到達大澳巴士站前, 見到一間名為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我們沿昂平而來, 一路上都有筏可大師遺下的足跡, 可見筏可大師對這一帶佛教發展的歷史有極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無意中跟隨大師當年的足跡走訪鹿湖禪林, 令到區兄重訪鹿湖精舍重拾兒時的歡樂片段, 但回顧往昔原來已經走過了數十寒暑, 人生匆匆數十年, 經歷了多少的起跌, 踏過多少的風浪, 在回首前塵往事之餘, 如果能以今生無悔四字作為總結, 應該是於願足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