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沙頭角禁區開放之旅

沙頭角禁區自從在二月十九日開放六條鄉村的範圍後, 各大小旅行隊立即安排行程探遊昔日禁區範圍的山嶺, 再加上近日的報紙亦不斷有專題報導市民暢遊沙頭角的情況, 以致很多人亦想到來湊湊熱鬧。我原本是想待熱潮過後才去探遊沙頭角的, 但Charles就急不及待了, 本週就計劃好路線, 並相約我隊一同探遊, 我見既然Charles都有了完整的行程路線, 於是就答應本週再與Charles聯合活動。

 
早上九時正在粉嶺站集合, 只見整個車站大堂都是人頭湧湧的, 相信很多都是往沙頭角趁熱鬧的人了。在兵荒馬亂的環境中找到一處位置等候隊友到來集合, 區兄因為尚未可以起程上杭州, 所以本星期仍然可以抽空到來參加。集齊人馬後, 合共有十四人出席, 首先往巴士站想乘搭78K巴士往沙頭角, 但見巴士到來時, 已經全車滿座, 為免再浪費時間等候下一班巴士, 於是我帶領隊友們轉往小巴站乘搭往鹿頸的小巴, 反正我們只是往石涌坳起步, 搭小巴就更加快速可以到達起步點。



到達石涌坳後, 只見昔日的檢查站經已撤退, 我們就在檢查站前面的路口先往烏石角的天后廟參觀, 由於這座天后廟往日是在禁區邊緣, 所以遊人很少, 我們沿著海邊的路前行, 首先經過幽靜的烏石角村, 在村屋尾轉往一條精緻的小徑直通往天后廟, 這座廟宇是一座類似村屋的設計, 真是與一般的天后廟有所不同, 可惜廟宇的管理人不在, 我們只能在鐵絲網外觀看廟宇的外貌, 然後就繼續前進往下一處目的地烏石角警崗參觀。







烏石角警崗就在石涌坳檢查站旁邊的山崗上, 由天后廟旁邊有隱蔽山路可以上登, 但山路極為崎嶇, 而且有點濕滑, 上登小崗時真是要步步為營, 經過一段密林路後, 終於穿林而出, 到達山頂的警崗, 警崗昔日亦是禁區, 現在已經沒有警察駐守, 但是仍然有鐵絲網圍著的, 所以就只可以在鐵絲網外參觀警崗。由於這座小山崗不高, 而且距離沙頭角邊界較遠, 估計這座警崗主要是用作設置通訊設備, 和用作監視沙頭角至鹿頸一帶的海面情況。





參觀完烏石角警崗後, 便可以沿著一條水泥梯級路直下沙頭角公路, 然後沿馬路向沙頭角進發, 首先經過塘肚村, 只見村口的有利位置已經剛剛建立了一座農莊, 提供包羅萬有的服務, 大做生態旅遊的生意, 真是搶佔禁區開放的商機了。





沿路前行, 經過新村, 蕉坑, 木棉頭等村落, 見到村屋是新舊交錯的並存, 間中亦仍見到有金字頂的瓦頂客家村屋仍然完好無缺的存在, 可能是因為昔日禁區內難有發展, 所以能夠保存下來, 但隨著禁區開放, 土地有價, 相信這些村落很快就會變成一座座的西班牙別墅了。



到達擔水坑村後, 只見到人頭湧湧的非常熱烈, 完來擔水坑就是位於新的禁區邊緣, 所有乘車到來沙頭角遊覽的人士, 都要在此下車, 警方亦在村口佈置了十多名警察, 以應付大量到來遊覽的人士。我們今天的路線不打算遊覽擔水坑村, 而是探遊更為接近邊界邊緣的山咀村碉堡。沿沙頭角公路前行, 到達新檢查站前的馬路口, 先在路旁拍照留念, 然後轉往左邊的馬路向山咀村進發, 到達山咀村時, 只見該村與旁邊沙頭角華界真是近在咫尺, 高樓大廈就是華界, 村屋式的建築物就是香港境內地帶,由於在路口都可以看到山咀村的全貌, 所以我們不入村參觀了, 於是沿路直上山咀村探遊碉堡。

















到達往碉堡的山路入口, 只見山路非常平坦闊落, 沿路上山找尋碉堡, 只聽到人聲嘈雜, 原來有一大隊旅行隊到來遊覽, 首先見到十多人圍著一處地坑來觀看, 只見地坑旁邊有一些水泥遺跡, 圍觀者在討論研究是戰壕還是甚麼軍事設施, 但我一看就知道是一座被起了的墓地遺下的棺材坑, 但我沒有向那些圍觀者說出真相, 以免嚇親他們。往前走不多久, 就到達第一座碉堡, 這裡共有三座碉堡和一口水井, 都是日軍侵佔香港時所建造, 型式跟我們從前在鹿頸山上見到的碉堡一樣的。由於碉堡就在路邊, 吸引著到來遊覽的人士圍觀及拍照, 但是他們卻不敢進入碉堡內觀看, 但我見到碉堡內雖然黑漆漆的, 但地面是很乾爽的, 於是走進碉堡探索, 雖然進入碉堡的一陣子是漆黑一片的, 但眼睛很快就適應了, 在碉堡內的微弱光線下仍然可以見到碉堡的結構和槍眼設計, 都是與鹿頸碉堡一式一樣的的., 由於被禁區封存了六十年, 所以碉堡完全沒有受到人為破壞, 亦沒有被人塗鴉, 是保留得最完整的日軍碉堡遺跡, 但隨著禁區開放, 這些軍事遺址遲早受到破壞, 希望政府的有關部門快快研究如何保護這些軍事遺址吧。









參觀完第一座碉堡, 再往前走不遠, 沿著小路往上走便可找到一座軍用水井, 因為這座山崗是戰略要地, 日軍在這裡建立了三座碉堡, 並派兵駐守, 於是就要扢掘水井解決飲水的問題, 但水井可以保存七十多年仍然完好, 真是全靠被禁區封存了六十年的效果了。



參觀完水井後, 沿著戰壕往上走, 到達山頂後, 再參觀第二座碉堡, 只見碉堡的式樣跟剛才所見的一座是完全相同的, 入內參觀後亦覺得是大同小異的, 由於到來參觀的人也很多, 為免阻著別人參觀, 我們拍照完畢後便離去。沿戰壕通道前行, 便可返回水井前的山腰路, 用對講機召集隊友回來後, 便再起步向伯公坳進發。這段山路是可以通往紅花嶺的, 我們今天的路線就是由山咀上伯公坳, 再上紅花嶺然後下長山古寺。





山咀的山路是很易走的路段, 所以沿路見到一隊又一隊的遊人到來行山, 到達第一處有標高柱的小山崗時, 遇到一隊行山人士在小休, 原來是公司的同事, 真是世界真細小了。既然有緣相遇, 大家就拍照留念。



由這裡的標高柱山頭再往上走, 山路就是非常濕滑的路段, 山路是通往有小八仙之稱的三峒, 但中途有路通往伯公坳, 我們今天是要往伯公坳參觀麥景陶碉堡, 但是這段路我們都沒有走過, 只能靠看地圖找尋麥景陶碉堡的位置。沿著又濕滑又滿佈泥濘的山路往上走, 是充滿危機的, 因為山路是頗為斜的, 要靠旁邊的樹木作為扶手才可以上攀, 但是真的要步步為營的才可以安全到達一處山坳平地位置, 大家停下來小休片刻, 順便研究往麥景陶碉堡的路應該如何走。KH 表示山坳有一條最近由行山隊打通的山徑可以通往麥景陶碉堡, 只要找到山路入口便可以找到碉堡了。當我們埋頭研究完地圖之後, 我抬頭一看, 竟然就發現麥景陶碉堡就在右邊遠處的山腰位置。



既然知道碉堡的位置, 要找尋山路前往也不難了, 於是立即起步再上山, 山路更為濕滑難走, 上攀至中段, 見到有隱蔽的分岔路往右走, 方向和高度跟我們剛才望見的碉堡位置都吻合, 而且見到路口有絲帶, 於是就決定往這條秘道前進, 只見路段是崎嶇的, 但見到沿路有剛被開通過的痕跡, 所以我亦無需出動無敵剪開路, 沿著秘道前行約三十分鐘, 便穿林而出到達一處直昇機坪, 我在直昇機坪前見到有絲帶引路往左走, 於是就往左的山路前行, 但走了不多久, 我便覺得路向是不對的了, 於是用對對講機通知隊友先退回直昇機坪, 再叫隊尾的區兄在直昇機坪看看是否有路下走麥景陶碉堡, 不多久, 區兄回報在直昇機坪右邊有路下碉堡的, 他見到有一隊行山人士由路口下去, 於是他亦先行起步前往, 其他隊友亦陸續跟隨, 我和徐生由山路往回走, 路上聽到區兄用對講機通知大家山路非常濕滑, 叫大家要靠左邊走避免滑倒, 但想不到亞蘇就是不聽區兄的警告, 結果就在這處濕滑位置滑倒, 當我們到達麥景陶碉堡時, 亞蘇表示左手手腕有麻痺和好像針刺的感覺, 再檢查他的手腕, 見到有腫起來的情況, 未知他是否剛才滑倒時手腕著地而傷及筋骨, 剛巧有其他行山人士出手相助, 為亞蘇包紮傷勢, 我衡量過亞蘇的情況後, 認為他不適宜繼續行程, 要盡快到醫院看醫生檢查傷勢。而最快的方法下山求助就是沿著麥景陶警崗的石級路直下馬路邊的禁區報警求助。蘇太表示由她陪同亞蘇下去馬路找尋警察協助便可, 但是我們全隊人都不放心讓蘇太一人擔當此重任, 況且由石梯級路直到馬路邊是甚麼地方大家都不知道, 於是全隊人一致決定要護送亞蘇伉儷下山, 然後再作打算。











由麥景陶警崗往下走的石級, 是陡為陡直的, 而且梯級也有點濕滑, 所以下走時都要非常小心的, 大約走了八百級左右, 終於到達馬路邊的閘口, 但原來閘口是鎖上了的, 根本不能出去馬路那邊, 於是只好報警求助, 但是因為不是緊急, 所以不想致電騷擾999, 於是就致電沙頭角警署求助, 但我們的手電之中只有區兄和亞冼兩人的手電有訊號可以使用, 於是由區兄致電1083查詢沙頭角警署的電話號碼, 亞冼就致電向沙頭角警署求助, 眾人知道警察即將到來協助, 大家都放下心頭大石, 趁警察未到來之前, 大家先杯飲熱茶定一定驚先。





警察在大約十分鐘後到達, 先問明我們的情況, 然後開閘叫我們全部站到馬路, 再抄下亞蘇伉儷的資料, 然後說會用警車載亞蘇伉儷到他們的警崗位置等候救護車, 原本這樣的安排和處理是非常專業和完美的, 可以嬴盡我們的讚賞, 怎知那位警察後生仔卻臨尾加多一句說我們經已誤闖禁區, 等一會他們的幫辦會Interview 我們, 然後會給我們口頭警告, 並叫其他隊友留在現場等候安排, 由另一名警員留下陪同, 還問誰是負責人, 我當人不讓的說我就是負責人, 然後跟隨他的警車到他們的Control Post看看他們要怎樣處理。



到達警察的當值辦事處時, 見到一位幫辦和沙展在場, 沙展表示救護車尚未到, 叫亞蘇伉儷在一旁等候, 我向在場的警察詢問是否要警告我們誤闖禁區, 並表示我們不會接受任何的警告, 因為亞蘇受傷的位置並不是禁區, 他受傷的位置在伯公坳的山頂, 如果我們不護送他下山求助,  難道要我們打電話召喚直昇機來救助嗎? 就算你不出動直昇機, 那麼難道要救護人員登上千級石級到山頂處理嗎? 況且我們剛才在閘口內的位置亦已在開放的範圍, 只是鐵絲網外面才是禁區, 我們原本打算將傷者交給警察處理便繼續返回山上繼續行程, 只是警察要我們全部站到鐵絲網外問話我們才進入了禁區, 這樣也要被警告我們就不能接受了。那位幫辦完全不敢作聲, 而沙展就知道他們理虧, 連忙充當和事老的不斷說是誤會誤會, 並即時下令叫那位年青的警員開車送我回閘口與隊友匯合繼續行程, 返回閘口位置時, 見到隊友們與那位警員已經很熟絡的有講有笑, 那位警員還很友善的上前稱呼我為黃Sir, 真使我有點受寵若驚, 我當然是禮貌的跟他寒暄幾句, 他還建議我們下一次可以去蓮麻坑探索礦山的蝙蝠洞呢!

與警察分別後, 大家就要上登八百級石級返回麥景陶警崗, 可能是剛才等候警察處理期間已經休息夠了, 大家在上登八百級陡直石級時竟然可以一口氣完成, 大約十分鐘便返回麥景陶警崗, 到達時當然有點索氣, 於是就在警崗鐵絲網外小休, 這時亦有另一隊行山人士到達麥景陶警崗參觀, 這座麥景陶警崗, 又稱為麥景陶教堂, 是五十年代的警務署長麥景陶下令建造, 沿邊界位置合共有七座, 設計有如碉堡, 以便警察有安全的位置去監視邊界情況, 故此又稱為麥景陶碉堡, 往日有警察駐守時真是閒人免進的, 今日禁區開放, 警察亦撤走了, 這些碉堡就成為行山人士參觀的名勝了。





離開麥景陶警崗後, 先返回直昇機坪拍照留念, 然後就上登小八仙, Charle手上的舊地圖有標示出小八仙的山頂有幾座英軍建立的軍事設施,我們今天的路線就是要上小八仙的山頂探索這些軍事遺址。由直昇機坪往山頂進發, 其實只要上登一百米左右的高度, 如果不是山路佈滿濕滑的泥濘, 根本就是很輕鬆的路程, 但今天的山路太多人走過了, 泥漿變得更加濕滑, 經過半小時的艱苦上登, 終於到達山頂, 但在臨近山頂前見到一座碉堡, 型式跟在山咀見到的日軍碉堡非常相似, 到達山頂後, 就見到一座荒廢了的英軍瞭望台, 設計與我們上次探索大石磨山頂所見到的瞭望台一式一樣, 我們先進入瞭望台小休, 並居高臨下的欣賞沙頭角邊界全景, 風景是非常的美麗, 怪不得那麼多行山隊要到來參觀了。









想不到在休息之際, 見到有兩位行友從擔水坑那條山路上到來瞭望台, 其中一人竟然是攜帶著一架單車上來, 我們真是要寫個服字, 因為我們剛才在極為濕滑的山路攀登上來, 要不停的拉著樹枝作扶手才可以攀上來, 這位行友走擔水坑那邊就更陡, 居然還可以把單車帶上來, 難度真不少呢。



在瞭望台休息完後, 隨即起步向紅花嶺進發, 在離開瞭望台不久, 又見一座碉堡在路旁, 又是似日軍的碉堡設計的,過了碉堡不遠的山頂平地, 就找到舊地圖標示的英軍兵營, 營房的結構仍然良好, 只是野草叢生, 這裡的營房共有兩座, 我們入內參觀, 只見內部有點破損了, 參觀完後就好像完成了任務的開心地離去。







沿山路橫越小八仙的三座山峰, 完全沒有難度, 途中還見到有兩三棵吊鐘花, 我走在前頭很快就到達一峒頂那邊, 然後用對講機通知隊友已經到達紅花嶺的交界位, 在小休之餘, 順便盤算是否要更改行程。在隊友全部到齊後, 我見時間已經是是三時了, 於是與Charles研究更改行程, 就由小八仙這邊直下塘肚村出沙頭角公路收兵。於是小休過後便速速下山, 到達山腳的村屋時, 先借用路旁的水喉洗淨行山鞋上的泥濘, 再沿路到村口的巴士站乘車往上水火車站乘車回家, 一天充滿刺激的旅程總算是順利的完成了。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探遊西北極地 - 曾咀、爛角咀

本星期應Charles邀請, 一同聯合探遊新界西北極地曾咀和爛角咀, 因為Charles在幾年前曾經到來探遊, 但卻找不到上爛角咀的山路, 他知道我在幾年前曾經探遊過爛角咀, 於是請我為大家帶路。同時, Charles亦想順便探遊曾咀, 訪尋舊地圖上記載的一所廟宇, 順便看看昔日在曾咀設立的BBC電台發射站是否還有遺跡可尋, 我見到行程都算是有些趣味性, 而且沒有甚麼難度, 於是就發電郵通知隊友, 本星期再與Charles聯隊探索新界西北極地。
   
早上九時正在屯門碼頭輕鐵站集合, 徐生由於外遊未返, Simon到外地工作尚未回港, 區兄就臨時有事不能出席, 其他隊友知道要探遊西北極地, 於是都踴躍參加, 亞戴今天又是父子兵上陣, 帶同世侄到來開開眼界。由於出席人數有15人, 於是首先分乘三部的士前往西部堆填區的閘口起步, 雖然車費要八十元, 但是就可以節省個多小時的路程, 算起來每人只是二十元, 還是十分便宜的。





當所有隊友到達堆填區的閘口後, 大隊隨即起步, 首先轉入昔日的舊路前行, 這段路是昔日的龍鼓灘路, 今天因為開闢了堆填區而荒廢了。另一面的路口是曾咀路, 就是通往昔日BBC電台發射站的路段, 我們要找尋的小廟宇位於曾咀最出的位置, 首先沿著曾咀路前行, 由於BBC電台發射站已經廢置了多年, 這段路亦是很小人到來的, 故此路上是一片荒涼的景象, 但是為何這處極偏遠之地會建有一座廟宇, 那就不得而知了。



沿路走了十分鐘左右, 到達一處荒廢了的閘口, 閘門外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設備用鐵絲網封著的, 我估計這處閘門就是昔日的BBC電台範圍, 穿越閘口前行不多久, 又有一處筷子路通往右邊, 沿筷子路前行到盡頭, 是一片荒蕪的蘆葦草地段, 在這裡拿著地圖都沒有用的, 要全靠經驗和方向感前行, 因為這處極西之地人跡罕至, 四周一片荒涼, 是極為冷門的行山路線。我憑著方向感前行, 穿越一段野草比人高的地帶後, 又見到一處鐵絲網閘口, 原來小廟宇就在鐵絲網外, 穿過鐵閘後, 就見到這座紅色的小型廟宇, 原來是一座洪聖廟, 但好像亦同時供奉龍母娘娘, 真想不到如此偏僻之地, 都有一座精緻的廟宇, 一場到來, 當然要順便上香拜祭, 然後再四處參觀。









在廟宇旁邊設有石檯, 正好讓Charles放置他帶來的古董地圖, 給大家看看昔日稔灣一帶的原本地形, 看完新舊地圖的對比後, 只感嘆此處地區的改變實在太大了, 以前的湧浪長灘沒有了, 曾咀的海岸就變成煤灰湖, 稔灣就變成垃圾堆填區, 以前在龍鼓灘可以駕車經稔灣直通至白泥再出流浮山, 但今天就只能通至堆填區閘口, 所有的改變都是破壞這裡的天然景觀和自然生態, 但又不見有甚麼環保團體反對, 有時真的很佩服發叔的神通廣大, 可以擺平各方反對勢力的聲音, 令到幾個大項目都可以在這裡落實。



參觀完洪聖廟後, 再到煤灰湖看看, 原來煤灰湖是分開左右兩邊的, 右邊的煤灰湖已經是乾涸了的, 煤灰已經硬化了的, 並不是一片灰塵滿天飛的樣子。左邊的煤灰湖還有少許像湖的樣子, 但剩下的水亦不多, 可能是因為冬天沒有下雨而令到湖水乾涸吧。









沿煤灰湖的馬路直行, 便可以通往海邊的堤岸, 對岸就是蛇口, 眼前的一片無敵大海景就是后海灣, 風景真是不錯, 隊友們都非常讚嘆這處無敵海景的堤岸, 於是就在堤圍上小休, 一邊欣賞風景,一邊拍照留念, 非常享受這處西北極地的美景, 在拍攝大合照留念後, 就沿路向湧浪進發。















湧浪長灘現在已經變成天然氣發電廠, 電廠是不能進入的禁地, 只能夠從旁邊的馬路通過, 能夠在近距離看到電廠的雄偉氣勢, 亦是不枉此行, 雖然電廠的範圍也不少, 但沿路邊行邊看的, 感覺是很快便走到閘口, 於是從閘口附近的秘道離去, 再到閘口外面的位置拍攝大合照留念, 便完成探索曾咀及湧浪的上半場路程了。













由湧浪路前行, 右邊的山就是爛角咀, Charles說從前到來就是找不到路上山, 所以今天就是想找我帶路, 但我在2006年第一次到來探遊時就很容易找到上山的路口, 今天再舊地重遊, 要覓路上山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到達上山的路口時, 看見上山的路口其實是一處石屎排水渠的位置, 必須要先攀上排水渠頂, 再沿排水渠上登一段路, 才可以見到有山路上山的, Charles當年可能就是沒有留意排水渠的位置了。





沿路往山上走, 一點難度都沒有, 我一口氣領先上登至山腰一處電塔位置的平地, 然後才停下來等候隊友, 順便欣賞電廠的全景, 當隊友到來匯合後, 隨即又再起步向上走, 這段山路路徑清晰, 坡度平緩上登, 最後登上第一處山頂的位置, 看見還有野生油柑子可以採摘, 於是又停下來讓隊友採摘, 吃完油柑子後再向前走, 這段路是一處小V谷, 但山路就開始有野草樹叢阻路, 於是就取出無敵剪開路, 但愈往前走就愈見野草橫生, 要不停的剪除樹枝藤蔓才能通過, 在與馮生雙剪齊發下, 終於穿越最後的一段密林路到達直昇機坪, 然後就到達標高柱的位置, 這處山頂位置有一座海事處的雷達站, 這裡亦是爛角咀山的最高點, 於是大家就在標高柱的位置大休。















由於我從前到來這裡行山時, 曾經在雷達站後面找到隱蔽山路直下海邊, 今次到來亦想再次下走到海邊摸水, 可是走到雷達站後面, 見到野草橫生, 竟然找不到有明顯的山路下山, 我憑著記憶找出好像是路口的位置, 突破野草向前推進, 再用無敵剪開路, 但愈走就見野草愈密, 很難再向前推進, 再細看地形, 完全找不到有路胚的模樣, 於是只好放棄了, 相信下山的路多年沒有人行, 經已被野草樹叢封死了, 相信再難由山頂打通山路下海邊摸水了。




既然不能下走海邊, 於是惟有走另一條路下沙倉那邊, 這條山路就非常好走, 而且路徑清晰, 我在前面開路下山, 很快便到達山腰的位, 這時已見沙倉就在腳下不遠處, 雖然由山腰開始的路有點崎嶇, 但也不難走, 最後穿越一處密林, 便到達山邊的馬路, 這裡其實是沙倉的位置, 大家沿著馬路離開沙倉, 然後再沿馬路出海邊前行, 終於到達龍鼓上灘, 這裡的沙灘的沙雖然是很幼滑, 但卻是黑色的, 加上這裡地處偏遠, 令人有一種荒涼的感覺。






由龍鼓上灘回望, 就可看見剛才走過的爛角咀山崗和山頂的雷達站, 沿著海灘前行走到尾, 應該是有路可以通回馬路那邊的, 但走到沙灘尾的山邊位置, 卻見到一處似是漁民搭建的竹棚茅寮, 山邊亦見被人開闢種了果樹, 完全找不到昔日可以通行的小路, 於是惟有退回沙灘經由廢田那邊接回馬路, 然後沿馬路再向龍鼓灘進發, 最後沿路前行到達海邊的天后廟, 先往廣場的洗手間清洗一番, 然後到巴士站乘搭港鐵巴士出屯門碼頭嘆下午茶, 在嘆茶之時, 大家都非常回味今天多采多姿的旅程, 飲完茶後才散隊歸家去也。